泰山中学教育科研三年发展规划
(2005-007学年度)
一、 规划的起点
我校于2003年设立教科处,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有关教科研的组织机构已逐步建立,管理网络逐步形成,各项规章制度在不断完善,课题研究工作正逐步展开,教师的科研意识不断增强,教育科研工作已步入了正常发展的轨道,这些都构成了我校教育科研继续发展的基础。但由于多年来应试教育惯性的影响,部分教师的科研意识还比较薄弱,科研氛围尚未形成,科研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
二、 对学校教育科研的定位思考
中学教育科研应当是一种立足于学校教育改革实践的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是一种以解决具体问题为主的微观研究,其目的在于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办学层次的提升。
三、 未来三年的发展目标
根据学校“教学优质、管理高效、省内一流、均衡发展”的总体发展目标,制定教育科研的发展目标如下:
1、建设一支研究能力较强、素质较高、有一定影响的科研骨干队伍,并以此引领和带动广大教师积极投入到教育科研工作中,使“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强师”的理念扎根于每一位教职工的头脑,形成良好的校园学术氛围。
2、努力完成已立项的课题,积极申请其他科研课题;不断充实和完善三级课题管理网络,建构学校的课题群和课题体系;实现课题研究的普及化,基本形成人人有课题的局面,并争取早日出成果、出经验,从而有效地推动学校科研的再生产。
3、进一步完善校本科研管理体系,做好科研成果的总结、推广和应用,并使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德育研究紧密结合,加强科研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切实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四、工作重点
1、将科研深化至微观层面——重点是课程与教学层面、班级管理层面的研究。树立“每一个课堂都是实验室,每一位教师都是研究者,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研究过程”的观念,做好教研、德研与科研的结合。
2、将科研形式多样化——以问题、专题、课题研究为抓手,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研究。创设条件使教师从常规的事务性工作转向专业性反思、行动研究和教育问题的解决上来,实行教学科研一体化。
3、进一步加强科研骨干队伍的培养。采取措施积极扶持教育科研的教师志愿者群体,鼓励教师发展自己的教学理论;加大教研组的教育科研力度,强化教研组长的科研带头人职能。
五、主要措施
1、加强教科研的组织建设
(1)形成以校长为龙头——分管校长为主导——教科处为主体——教研组为支干的教科研领导机构。
(2)组建校学术委员会(由校内专家、校外专家共同组成,兼顾微观与宏观),形成校级教育科研成果的权威认定机构。
2、加强教科研的制度建设
(1)完善教科研成果的评价和奖励制度。每年召开一次教育科研成果总结表彰大会,评选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先进教研组、先进教研组长、学术带头人等。依照《泰山中学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办法》严格兑现奖惩,鼓励教师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并将科研工作与教师的业务考核、职务聘任、评优树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等结合起来,以激发广大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2)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加强对科研员的指导与培训,定期进行工作与学习研讨,不断提高科研员的科研能力;加强科研员与各教研组的联系,实行科研员与教研组“结对子”活动,对教研组的课题研究工作进行督查与指导,努力提高教研组的科研水平。
(3)完善课题管理制度。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编制课题指南,着重开展以解决具体问题为主的微观研究,以“普及”为宗旨,以“门槛降低”为策略。在要求教师了解、掌握课题研究的一般方法、步骤的同时,明确中学的课题研究不一定像大专院校那末规范、严密,只要是针对教育教学中碰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的问题研究、问题解决并形成文字、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就是课题研究(因为中学教育科研的特点,是一种应用研究和微观研究,其目的就在于“琢磨”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不是宏观的理论研究,因此科研工作完全不必拘泥于形式,更不能格式化)。教科处要逐步建全课题的“申报——立项——实施——评价——推广”的工作规程。加强课题实施过程的管理与调控,及时做好课题的中期检查与结题工作,并做好成果的交流与推广应用。
3、做好教科研情报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编撰工作。提高科研服务意识,及时向有关课题组提供最新科研动态与情报检索;办好校刊——《泰中论坛》,通过类似沙龙的形式,提升校园的学术氛围;鼓励每位教师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教育科研,并在总结经验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个人特色的实践理论(如教育传记、教育日记、教育个案等),学校将定期编辑出版教师的研究成果,为广大教师搭建交流平台。
4、加强与上级科研领导部门的联系 ,聘请有关专家做课题研究顾问,指导学校的科研活动;不定期地聘请一些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作教育科研学术报告,加强对教师的科研方法培训,以提升学校科研活动的成效与质量。
5、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好对学生的心理调查和心理训练。在开放心理咨询室的同时,增设心理信箱、开设心理热线,让学生可以通过书信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当面咨询等方式来接受心理辅导,以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