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保持舒适的家庭环境
一些心理素质不好的家长,在孩子考试前不知应当做什么好,往往显得格外殷勤和小心,这会使家中有一种大敌当前的气氛。许多家长在饮食、生活起居方面给予孩子过分的照顾,使孩子有透不过气的感觉。如有的家长不辞辛苦地为孩子找来各种复习资料,并对孩子语重心长地说什么“十年寒窗,在此一举”;还有的家长在孩子复习时,小心翼翼、蹑手蹑脚地送去饮料,让孩子只管学习,什么家务劳动都不要做;有的家长想尽一切办法做很多好吃的让孩子吃,边吃边劝“吃多了身体好,考得才会好”;还有的家长在考前请假来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等等。这一切行动只是在向孩子传达一个信息:现在可是关键时期,全家的头等大事就是你的考试,万万不能有任何闪失。感受到这一点的孩子就会感到压力:家长把一切事业都放了下来,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如果考不好,对木起家长。这不利于孩子承担考试的责任,反而使其有~种替父母考试的感觉,有一种掌握父母命运的感觉。要一个孩子背起整个家庭命运的包袱,他能不紧张吗?
在考前复习阶段,家长不必如临大敌一样,要保持~颗平常心。家长不必变得格外小心,刻意改变生活内容,应当像往常一样。在此最重要的一点是保持家庭生活的舒适。所谓舒适有这样几个含义:
(1)无为而治。许多家长不了解这一点,过分关心孩子,让孩子感到烦。如孩子正在冥思苦想,爸爸走来好心相问:“复习得怎样了?”孩子刚进入连续思考状态,妈妈端来一杯热牛奶说:“先喝了再复习。”此时,孩子不得不切断思路。这种关心实为干扰,体现的是家长的不自信。难道孩子愚蠢到渴了不知道要喝水的程度了吗?家长要像平时那样给孩子提供一个正常环境,不要让孩子感到异常。
(2)饮食可口。现代的孩子一般都不缺少营养,所以在复习阶段,家长不必刻意在伙食上下功夫,因为过分关注可能打乱了孩子的饮食习惯。如孩子平时不爱吃鱼,可家长听说吃鱼补脑,就强迫孩子吃,结果吃坏了肚子,很是不值当。如果你的孩子不爱吃鱼,可以吃豆制品、肉类和蔬菜,也能补充所需要的蛋白质。因此,不要在营养上过于下功夫,因为你不是营养师,不可能找到一条最佳途径,况且道听途说来的知识也不一定科学。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孩子感到舒适,吃什么可口就吃什么,住什么样的地方舒适就住什么地方,应当多听孩子的意见。就考试期间住宾馆来说吧,如果你的孩子换了一个地方休息不好,就不必住。最保险的方式就是尽量不改变孩子的生活起居习惯,除非这一习惯对考试复习有害。
(3)复习环境好。有一个学生在考试复习期间特别爱去大学的图书馆或自习教室。他觉得那里面的大学生都在刻苦认真地学习,有一种无形的动力和气氛。这个同学就是想借助改变学习环境改变自己,因为在他所在学校的自习课上形成不了这样的学习氛围。这说明学习环境对于考生是很重要的。在这个方面,家长要注意,家庭应当为孩子复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如避免噪音,尽量不要在此时接待客人或者让客人住在自己家,不要影响孩子的休息等。如果父母有分歧和冲突,也不要在这个时候解决,可以拖到考试后再解决。父母尤其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闹意见,也不要把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不良情绪表露出来。
3.“虐待孩子”的创造性效果
有些家长很懂得教育孩子的艺术,虽然在孩子复习考试阶段自己也很担忧,但从不表现出来。不仅如此,他们甚至以漠不关心孩子的相反行为来消除孩子的紧张。
有一个父亲在孩子临近高考时,反而多让孩子做起家务来,让孩子洗衣服、买菜、买酱油。孩子感到不可思议,时间这么宝贵,怎么能浪费在这等小事上?其实,这位父亲这样做至少有几个好处:第一,让孩子觉得家长没把他的考试当回事,孩子可能会想:“临考试了,还让我做家务,这也太不重视我了,让你们不重视我,我一定考一个好成绩让你们看一看。”家长没有压力,孩子的压力就会减少一半。第二,这样做使孩子能得到适当的休息。孩子已经写了一天作业了,如果让他洗衣服或买东西,会使他换一下脑筋,休息一会儿。也许在路上或洗衣服的时候他会整理自己复习的内容,更好地消化它。第三,适当地做家务还可以使孩子的学习效率提高。既然损失了这些时间,自己就要以更高的效率来补回它,学生做完家务后,往往会更珍惜时间。
当然,这一招不能随便用,有些孩子缺少自觉性,学习不专心,需要大人的督促。如果你有意地打断了他的学习,让他适当做家务,他会很高兴。因为只要不学习,就是他的乐趣。对于这样的学生,家长不要采用这个方法。只是对自觉性过强、焦虑感严重的学生,可以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