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长如何对待考前心情烦躁的孩子
张军今年参加高考,平时知道尊敬父母,也很懂事,可最近像吃了“枪”药,脾气大得很,妈妈一问他考试复习得怎样了,或者在学校复习什么了,他就不给妈妈好脸子。而越是这样,妈妈也就越着急,越想问他,结果家里总是充满火药味。母亲为此很担心孩子是不是出了什么心及毛病?于是,妈妈到处找心理医生。
从心理学的角度,孩子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张军平时是一个学习较为用功的学生,上进心较强。作为班干部,他觉得有一些压力:如果自己考不好,会受到其他同学的笑话。临近考试,他总觉得没有把握,所以暗中使劲,非要取得一个好成绩。表面上看,他与其他同学一样每天都在复习,但内心深处,他并不自信,而且对自己复习的效率和质量都不太满意。他在为自己的复习担忧,需要一个理解自己、倾听自己的人。可母亲却是一个爱唠叨的人,每天只知道对他的学习说三道四。他今天看了一会儿电视,自己已经够后悔的了,可母亲却没完没了地说个不停。每逢这时,他就不由得顶撞母亲,甚至有时恨不得再砸点儿什么东西才解恨。这就是所谓考前脾气大的缘由。
其实,对于这样平时较为自觉的孩子,家长没必要在考前对他们过于关注和担心,这种担心所反映的是家长的焦虑。这种焦虑如果传给孩子,只能增加他的负担,对于鼓励孩子或鞭策孩子并无任何效果。如果你的孩子在考前看一看电视,或者玩一会儿游戏,你大可不必过虑,这并不能说明孩子在浪费时间,而说明他需要一些放松。此时,家长不妨可以这样做:
(1)应当鼓励孩子多出去锻炼身体,可以告诉孩子适当休息才能保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2)不要笼统地寻问孩子学习的情况,如复习得如何了,有没有什么把握,能考多少分,而是要问孩子需要什么帮助,有什么困难和难关,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
(3)当孩子与你说困难或者心中的压力时,家长要多听少说。不要说些人人都知道的大道理。比如,孩子说总是担心考不好,你不要说:“不要怕,考不好妈妈也不怪你,只要尽力了就行。”孩子与你诉说压力时,并不总是意味着要你马上解决它,而是一种情绪的宣泄,一种对你的信任。其实他知道如何解决这种压力。此时,他更需要你的理解和支持。你能做的,就是倾听。在听孩子说的时候,家长可以采取开放式的交谈方式,如当孩子说心烦时,如果你回答“烦也解决不了问题”,就不是开放式交谈,因为孩子会觉得无法再谈下去了。开放式的交谈是这样的:“我能理解你考前的心烦,你最感到担忧的是什么?”这时孩子十有八九会进一步讲到某些具体的科目或具体的问题,你们的谈话就能得以深入了。
可见,对于考前的孩子,你能做的就是给予信任。除了信任,你什么忙也帮不了、家长要作为孩子的“定心丸”,以自己的沉稳给孩子烦乱的心以慰藉。你要像一个宽阔的港湾,安详地等待远航的渡船归航;你要像一个坚实的阶梯,作为孩子进取的基石。最重要的,你要以宽厚、理解和温暖的胸怀,随时拥抱孩子紧张、疲惫的身心,并传达一种坚定而稳重的信心:放心去吧,孩子,无论如何,我都会以鲜花迎接你的归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