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成为践行的开始
——2011级历史组高效课堂学习体会
杨 红 莉
高效课堂,这种高效体现首先强化目标教学。上课前课代表把学习目标写在黑板的右边。老师首先用简单几句话总结了学案情况,激励学生发奋学习;然后分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做重点强调:这节课有几处学习目标:在学生的导学案上、教师的课件上都能体现学习目标。黑板上的学习目标,保留了一节课,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每个教学步骤都是围绕目标进行的。我在听课时看了在我附近学生的正在使用的导学案,其内容包括:学习目标、课前预习案、预习检测、课内探究案、当堂检测。课前预习案(自主学习)和预习检测部分是要学生课前自主完成的,课上主要是做课内探究案(合作探究)、当堂检测。其实遵循了先学后教的理念。保证课堂时间利用的有效、高效。还有科学合理的分组,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的。一方面同组成员6人,分三个层次AABBCC,他们分层学习,分层展示,使优、中、差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得到满足;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每个小组的团队力量,强化了成绩好学生的理解归纳和讲解的能力,中等层次的同学经常是展示环节,相应培养了信心。程度再偏下的学生除了展示,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记录组内的交流学习成果。实际上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我注意到学生交流时音量都很大,每个人都只有大声响亮的说出自己的观点才能让同学听清楚。
每个班级小组都有各具特色的组名和口号,学生成员分工及平时表现都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学生面对面相坐,便于合作和交流,教室前后都是黑板,便于上课时学生板书,学生通过讨论、互评、归纳、展示,实际上一直在课堂中处于专注的状态,因为任务由学案下达,学生在交流和探索中感觉这件事情是自己的任务,必须弄明白搞清楚。学生脸上是镇定自信的,语言是响亮清晰的。课桌上见不到堆积如上的书本,却在教室一侧发现了两排书架,放满了学生摆放整整齐齐的书本和衣服,学生身着统一的校服,每名学生脸上都洋溢着一种对知识的渴求,对榜样的向往,学生们要么低头读书,要么站着讨论,要么在黑板前讲解。他们是那样的专注,认真、阳光和自信,他们的表现感染着前来参观的每一位老师。
在昌乐二中主教学楼“海纳楼”的后门门楣上,刻着:“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这是昌乐二中人生的终结追求;“至善唯美,求是创新”,这是昌乐二中的办学理念,这两项构成了昌乐二中的人生价值追求。走在昌乐二中的每个角落,处处都能见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每一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办有价值的教育,办学生自主成长的学校”;“孩子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帮助每个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教育即成长,教育即解放”的教育观;“考试就是通过知识考人品,高考成绩只是教育的副产品”的考试观等等。昌乐二中每年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诸如读书节,科技节,文艺节,体育美食节,
全国性的课改大幕已拉开,冲破旧的思维定势和习惯需要一个支点,倡导新思维教与学更需要一种创造力。围绕课改,结合此次观摩考察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得,谈几点我的感悟和体会:
思考一:更新观念,改革课堂,势在必行。
昌乐二中践行了“以生为本”,“课堂学习要一切围绕学生、一切满足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课改理念,昌乐二中给我最大的感触便是:学生学习学得更轻松了,学得更好了,能力更强了,老师的责任更大了,对老师的能力要求更高了。反思传统的课堂教学,老师先入为主、喧宾夺主式的“满堂灌“、“填鸭式”、“取代式”教学是其痼疾和顽症。这种教育模式往往离开了人的多维发展、忽视了主体的差异和成长性、剥夺了过程的动态生成性等问题,学生的独立人格塑造易受到抑制,鲜明个性的展示会受到排斥,鲜活生命力的绽放终将会受到无情“扼杀”。传统课堂气氛压抑、枯燥,无聊透顶,老师咀嚼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对学生而言,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结果是学生厌学乃至厌世。
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是教师的改变,教师观念的更新是根本。高效课堂的成功依赖于教师的主动介入和高效引导,而高效课堂的成功面临的最大阻力同样来自于教师,本人深有体会的是:老师要求完整细腻面面俱到的课堂,老师“关怀备至”甚至“溺爱过度”的课堂,一定是“包揽”、“专制”、“高压”的课堂,当然也注定是“畸形”且低效的绝对不利于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课堂,而对话的课堂才是有氛围有吸引力的课堂。打造高效课堂离不开营造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离不开完善的激励评价机制。学生的自主自立是根基,学生之间合作交流是主线,师生“主”“客”位置的替换是前提。一句话,高效课堂需要解放学生,
思考二:“用心”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做细,长期坚持,必有成效。
“认真”做事,是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把属于自己的工作一丝不苟的完成,只按着别人的规划去做,没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更谈不上创新,充其量是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但要做到极致,是不可能的。而“用心”做事,不单单是按着要求去做,更要在做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思考、探索和创新,这样才会把工作做到极致。
“271高效课堂”的理论不高深,过程不复杂,操作也不困难。昌乐二中坚持不懈的做了,天天做了,天天做细做实了,所以昌乐二中成功了,成了全国有名的有创新有特色的学校。他们的经验很多学校都在复制,成功的很少,究其原因是没有坚持,坚持了没有做细,做细了,没有做实,没有成功也是必然。
成功不容易复制,但是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
这一次昌乐之行让我们体验到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新课改的号角已经吹响,在进行新课改的征程中,我们不能简单的模仿,真正应该去深刻领悟的是其“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真正应该去学习的是其在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特色的成功之路过程中所具有的创新精神。泰中的每一位教师只要从学校自身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自己学科的特点出发,用心观察,用心总结,想一点改进一点,不断突破,不断创新,我们的课堂就会成为我们自己的高校课堂,泰中也会走出自己独特的发展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