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阅读新闻

人民日报:追逐科研梦――记我校校友赵云龙

[日期:2014-03-05] 来源:  作者: [字体: ]

泰山中学毕业生、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赵云龙在校申请5个发明专利

日期:2013-06-28 14:12:08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


     图为赵云龙在实验室工作。王盛才摄

  【人物】  赵云龙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

  入校以来,先后在国际重要刊物上合作刊发SCI论文10余篇,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

  2012年,本科毕业,他获得免试直博资格。

  我享受的是不断创新、挑战自我的过程。荣誉和成绩只是这个过程的结果。

   10余篇SCI论文,5项国家发明专利,让赵云龙成为校园里人尽皆知的科研明星。他说:我享受的是不断创新、挑战自我的过程。荣誉和成绩只是这个过程的结果。

  大部分时间在实验室里过

  从初中起,赵云龙就特别喜欢理科。2008年考入武汉理工大学后,他选了心仪已久的材料学作为专业。对实验兴趣浓厚的赵云龙,在大一下学期就主动进入学院的实验室学习。

  刚进实验室,赵云龙做的都是打下手的活儿。刷洗烧杯、配置溶剂、电池磨样……基本功是每天的功课。但是,赵云龙从来没有对此厌倦。他说:做实验是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如果你不觉得快乐,那你就不应该做。做着重复性强的基础工作,赵云龙还养成了做好实验记录、节约实验材料、整理实验器具的好习惯。

  在跟着实验室的师兄师姐学习和进行一些基础的合成、制备工艺后,赵云龙开始主动查阅书籍、论文,了解材料领域的科研方向,拓宽眼界。

  本科二、三年级是大学生课程最繁重的时期,赵云龙仍坚持每天下课后去实验室做研究,通常忙到晚上11点多才回宿舍,周末、节假日的大部分时间也都在实验室里度过。

  有一次,为了加快研究进度,赵云龙连续十几天都待在实验室,反复进行实验和测试。冷凝回流实验一般需要六七个小时,按常规的做法,只需等到第二天直接取实验的反应产物即可。但赵云龙每隔1个小时就会取一次实验样品,仔细观察实验变化,将每个实验步骤都详细记录下来。

  经过长达一年的探索后,在一次合成核壳结构纳米线时,赵云龙终于得到了电化学性能很不错的三维分级异质结构纳米线,这让他的研究有了质的进展。

  对于赵云龙来说,除了做实验,阅读文献也是一个大头,英文文献更是道坎。刚开始阅读的时候,赵云龙读一篇英文文献要花很长的时间,标注了密密麻麻的中文解释。

  就这样,从一开始对文献中的各种测试图一知半解,到独立对材料进行表征和性能分析,再到后来的独立撰写论文。从密密麻麻夹满中文注释的英文文献,到他终于有了自己的署名作品。

  导师助力冲锋著名刊物

  麦老师对我们的关怀和信任,不仅仅体现在实验科研中,还包括对生活的态度、对事业的态度和对科研的执着。谈到自己的导师麦立强教授,赵云龙充满了敬佩和感激。

  近年来,武汉理工大学大力实施名师名导班主任计划,本科生可以申请一名指导老师,并和导师一起参与科研实验。

  大一下学期,通过材料学院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导师制计划,赵云龙报名加入了武汉理工大学哈佛大学纳米联合实验室麦立强教授课题组。

  在麦老师带领的团队里,赵云龙体验到了浓厚的科研氛围。麦立强老师会定期召集实验室的同学们开展课题组会议,讨论问题、指导实验时,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他都一视同仁。这让赵云龙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也让他对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领域有了更强的驱动力。

  20114月,在麦立强老师的指导下,赵云龙把自己第一次实验的论文向《自然通讯》(《自然》杂志的子刊)投稿。他充分做好了被的心理预期,但是审稿人的要求之高,还是让他受挫不已。

  《自然通讯》副主编Richard White给赵云龙回信里附上了两个独立审稿人的意见,其中一人对他文中的电容器性能提出毫不留情的批判。

  老实说,当时是有点受打击的,觉得做了这么久的工作一下子被别人全部否定了。花费了一年时间的实验,就这样被冰冷、直接地拒绝了,赵云龙觉得有点儿难过。

  导师麦立强看到另一个审稿人的意见很不错,鼓励赵云龙不要泄气,建议他发邮件和审稿人争辩一下,并通过重新分析、补充实验,加强原实验的一些不足之处。

  赵云龙马上行动起来,不分昼夜连续进行补充实验,对论文进行修改后再次投稿,获得了肯定的回复,文章最终顺利发表。

  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选择了科研就选择了辛勤和汗水,就意味着在实验室和教室默默耕耘、在茫茫的实验数据和文献资料中苦苦寻觅。

  赵云龙深知这一点,他说:科研是一种坚持不懈的努力。我选择了科研,就注定要舍弃一些东西,可能会孤独前行,但我不后悔。

  一路走来,赵云龙从未在困难和挫折前退缩,也没有在荣誉和成绩前止步。科研对赵云龙来说,不仅仅是做实验写论文,更塑造了他思考问题的方式。

  不要以完成一个老师的任务为目的或者是毕业为目的去做实验,要以从科学上解决这个科学问题为动力,注重思考。赵云龙说。

  毕业季来临,应届生们走上社会,开始寻找自己人生的第一份工作。赵云龙却在几年前就找到了另一条更适合自己的道路:做自己喜欢的科研。科研,也给他开拓了一条比很多人更为广阔的人生路。

  有毕业生说,找不到出路,毕业即失业。但是赵云龙的经历恰恰说明:只要奋斗,总会有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也会有相应的成绩出现来回应你的奋斗。

今年下半年,赵云龙将远渡重洋,赶赴哈佛大学学习。相信他会继续追逐自己的科研梦想,在科研的路上走得更远。

 《 人民日报》( 20130628 13 版)

阅读:
录入: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山东省2014年普通高考照顾政策
下一篇: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第四周国旗下演讲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网站简介 - 网站地图 - 教育导航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山东省泰山中学(泰安市文化路52号)   www.sdtszx.com 
办公室:(0538)6278238 教务处:(0538)6278219 信息中心:(0538)6278226
鲁ICP备100008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