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级高一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高一年级本学期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过程管理,积极进行教改实验,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圆满完成了各项教学工作,现总结如下:
1、强化教学常规的检查和督导 ,坚持备课组公开课制度。
强化教师责任意识,确保教学投入。每周四下午由学生对各备课组的教师的教案、作业、集体备课简案、学案等进行检查,以学生的检查促进教师的备课。同时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推进组内公开课建设,组内教师相互听课学习,然后进行评课,形成备课组的成长共同体。
2、加强组长负责的备课组管理,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
本学期开学之初,召开备课组长会议及年级教师大会,明确本学期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认真贯彻教务处工作计划,各备课组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掌握最新教学动态。各个备课组依据本科本学期的教材特点,制定了本学期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并形成文字材料上交教务处。
3、加强测试与训练,积极反馈。
本学年举行月考两次次、期中考试一次、期末考试一次,在命题、监考、阅卷、分析等各个环节科学、严格、规范地操作,提高学生的应试技能、提高考试的效度,切实为教与学提供依据。并要求各学科每个单元都要进行单元验收,控制好练习的量,提高训练的质,做到精选精编,注重批改与讲评,自编定时练习,做到有发必做、有做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通过评卷来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调整,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4、加强学风和考风建设,以考风促学风,以学风促考风。
考风是学风的具体反映,考风也是衡量学风的一个重要标尺,考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体的学风建设;考风正,学风好,学风不正,考风当然也不会好;没有好的考风就不会有好的学风,没有好的学风,就没有高标准的教学质量。因此,在年级组织的各项考试中,严肃考风考纪,每场考试监考教师都要用金属探测器对考生进行探测,确保把违纪、作弊的工具拒之于考场之外,同时年级加强对考试的巡查督导,年级成立了考风考纪巡查小组,在考试期间进行巡查,对发现的违纪行为和考生进行通报曝光,对作弊工具予以没收,对考试违纪形成高压打击的态势。现在高一年级已经形成了考风正、学风浓的学习氛围。
5、做好目标生的管理与培养,推进全员导师制。
目标生的管理与培养是年级尖子生教育的重点,年级按照学校和教务处的要求,确立了文化课100人的管理目标,明确责任教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跟踪管理,责任教师通过谈话、面批面改、课上多提问、课下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等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强化学习规范,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尤其是适应新高考模式的学习能力,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逐步转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6、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积极推进青蓝工程建设。
建立了以老带新的结对,青年教师均签订了师徒协议。加强对青年教师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方面的培养。召开了两次青年教师座谈会,了解了他们的工作和思想情况,及时了解青年教师的教学情况并加以指导。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尽快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强化质量意识,争创教学能手,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在学校进行的青年教师汇报课比赛中,青年教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5人获得一等奖,4人获得二等奖,在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中,参赛的两名年青教师分别获得一、二等奖。
7、全面推进“诱思八环”活力课堂建设。
年级按照学校和教务处的要求,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没有权利一言堂,要真正理解学习的科学过程,用讨论代替讲述,用互动改变被动,用争论取代提问,让学生生在快乐中主动学习。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发掘学生潜能,因人施教,启迪学生的智慧。由抱怨学生到喜爱学生,由精英培育到有教无类,由填鸭教学到超市提供,让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需求主动学习。
在学校组织的“诱思八环”达标课比赛中,参加达标的15名教师,全部达标,期中王秋萍、戚凌云、贝艳、毛慧颖4为教师获得优秀奖,占优秀总数的70%,年级还对课堂常态进行巡查,确保达标后仍能严格按照八环发的要求上课。
8、开展读书活动,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
年级按照教科所的安排,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开展的“阅读创造幸福”的读书活动,参与网站的讨论活动,教师的理论素养有了较大的提高,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形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有效促进了教师的继续学习教育,
9、完成文理倾向调查,为文理走班做好充分准备
高二年级,要针对学生的文理倾向进行走班学习,年级多次召开广播校会和家长会,向学生和家长讲解文理倾向选择的基本原则,班主任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现在基本完成了文理倾向选择的统计,期末考试后进行文理倾向的走班调整,为高二的教育教学做好准备。
10、圆满完成了各项讲课比赛活动。
本学期,泰安市地理优质课、泰安市创新课、泰安市体育优质课等大型讲课比赛在我校进行,年级按照教育局、学校和教务处的安排,统筹协调各项活动,安排教学班级配合参赛教师的讲课,学生的良好精神面貌受到了参赛教师、评委和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向社会传到了学校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