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EDF0F5 #FAFBE6 #FFF2E2 #FDE6E0 #F3FFE1 #DAFAF3 #EAEAEF 默认  
阅读新闻

“青蓝工程”专题系列报道——第八届师徒代表讲话

[日期:2015-11-18] 来源:  作者: [字体: ]

围绕“诱思八环”,追求“活力课堂”,踏实落实“青蓝”

空乘部  韩磊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们坐在这里举行“青蓝工程”师徒专题会议,是我校重视年轻教师成长的重要举措,使我想起十八年前我刚踏上讲台时新老教师“结对子”的情景。正是这种看似平常却薪火相传的形式,让我们从一个稚气未脱的学生慢慢成长为稳重成熟的教师,这种角色的转变就是“青蓝工程”的本质意义,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下面我把我和我的徒弟马春晓自开学以来落实学校“青蓝工程”精神的两点肤浅做法,向各位汇报如下:

1、思维的碰撞

马老师年轻、思维活跃,新事物接受快,而我思维越来越僵化,除了经验,没有其他。所以我和马老师首先是思维的碰撞。比如我们在讲授《归去来兮辞》对陶渊明隐居思想的理解的时候,我的观点局限于热爱大自然、喜欢田园、“不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二”等等;而马老师提出,学习陶渊明意义在于,我们居于钢筋混凝土的都市,应保持一份心灵的“自然”、内心的“田园”。比如泰安人爱上山提水、上山吃饭,文化层面上就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这种对课文的解读新颖、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让人不得不点赞!

2、如何落实“诱思八环”低重心备课

人的思想都是由无知到有知、由简单到全面,面对空乘部参差不齐的生源,在对如何落实“诱思八环活力课堂”的低重心环节,到底低到什么程度上不断争论、修改、明确。比如高一语文文言比重较大,基本的知识点是否让学生掌握,如何让学生掌握,掌握到什么程度,如何检查。文言文背诵对大多数学生难度较大,如何让他们背诵记忆,遵循什么样的方法,如何检查背诵成果。

我校为促进青年教师快速、健康成长,实施的“青蓝工程”大大发挥了老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这种“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师徒结对,共同提高”的“青蓝工程”,必将推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拜师会上谈感悟

空乘部  马春晓

尊敬的各位领导、师傅们,亲爱的同仁们,

下午好!

今年十月,我正式步入泰中,成为了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初次接触高中教学的我,感到十分迷茫,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等问题常常困扰着我。正在这时,学校组织了“青蓝工程”活动,学部为此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具体的安排部署。我有幸结识了我的师傅——韩磊老师,从此,“跟随师傅备课、搬着椅子去听课、学部领导和同事们评课议课”的充实生活开始了,而我,也在这个过程中受益良多。下面,我将这一个多月以来的一点感悟向各位领导做简要的汇报,也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紧扣“诱思八环”,用教学模式圈住教学内容

碳元素按一般方式排列,只能形成石墨,而如果排列成八面结晶体结构,就成为金刚石。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统一的,内容可以决定形式,形式也可以匡扶内容。而“诱思八环”的活力课堂模式,正是帮助我们年轻教师拥有金刚钻的秘密武器。例如,在集体备课时,老师们通过讨论形成共识:让学生利用学案,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提前完成课文背景知识和字词的学习。空乘部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习惯较差,但思维敏捷,独立性强,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提前扫清阅读障碍,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大大减少了语文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二、修炼“课堂艺术”,用脚踏实地诠释课堂魅力

每次聆听韩磊老师的课,都像在读一本意蕴悠长的书。例如,有一次,韩老师一进教室,便向学生娓娓道来:“记得我上学的时候,英语课本的第一课是Karl Marx,时至今日,我还清楚地记得这篇课文的第一句——Karl Marx was born in Germany and German was his native language.”学生无不瞠目结舌,唏嘘不已,短暂的静默后,旋即响起了雷鸣般掌声。原来,韩老师是在用他的故事导入《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课文。这段语文老师的“英文秀”,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无形当中点燃了学生背诵的热情。而这样看似不着痕迹却让人难以忘怀的小插曲在韩老师的课堂上俯拾皆是,这种别具一格的方式,是我在很多教学实录中不曾接触过的,我想,这就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独特的课堂魅力,这种魅力,来自心的沟通,智的启迪,情的感染,美的熏陶,爱的奉献,更源自他细致入微的备课及日复一日的积累,而这也正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三、感受“学习氛围”,用学习型团队打造空乘文化

空乘部的学生基础较差,学部却并未因此放松对教学的要求,领导们和老师们经常随堂听课,课后及时进行点评、指导,帮助我们及时调整、改进教学。陈主任点言辞中肯,醍醐灌顶,经常一语点醒梦中人;师傅们则从专业角度传授给我们许多宝贵的经验。各学科的老师们,也经常进行互动交流,广泛地汲取营养,“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学习已经成了空乘部教师队伍工作的新形式,而这种浓浓的学习氛围,也正在深深地感染着我们的学生。

最后,我要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样难得的机会,感谢领导们的悉心点拨,感谢师傅和各位同仁无私的帮助。青出于蓝,饮水思源,我们的成长也许就是最好的回报。谢谢大家!

 

阅读:
录入: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青蓝工程”专题系列报道——第七届师徒代表讲话稿
下一篇: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网站简介 - 网站地图 - 教育导航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 山东省泰山中学(泰安市文化路52号)   www.sdtszx.com 
办公室:(0538)6278238 教务处:(0538)6278219 信息中心:(0538)6278226
鲁ICP备10000813号